所有媒體中,Tom’s硬體指南首先跳出來批評發熱量高得離譜,以及在完全不必要的地方消耗電力。多年以來AMD和Intel每次被報導,不是因為它們的產品效率不夠好,就是它們在降低電力需求方面又有什麼進展。測量組件的最低(閒置)和最高電力需求,或是系統插上電時的整體用電量,是判定裝置耗不耗電的好方法。不過這些測量方法都沒有將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考慮進去:效能。
Phenom X2和X4等新款處理器產品延後推出,使得AMD不得不將注意力從「看看我們的產品速度多快」轉移到「看看我們的產品多麼物超所值」上。這麼做的理由是Intel的Core 2處理器系列產品在各方面都超越了老邁的Athlon 64系列。平均說來,Core 2 Duo處理器不僅速度較快,效率也比Athlon 64 X2來得高。不過Athlon 64 X2並不是對所有人而言都那麼差,對大多數使用者而言,一套不錯的Athlon 64 X2系統速度還是夠快。一般常見的系統當然還算划算,但玩家等級的使用者通常沒什麼理由繼續留戀疲態漸露的Athlon處理器。
Intel擁有處理器速度較快、效率較高的優勢,同時在調整及微調處理器製程方面獲得好幾項進展。第一代Core 2 Duo處理器的閒置電力最高達24 W,相比之下,現在的處理器stepping顯然效率更佳,總耗電量可維持在10 W左右。除此之外,一般說來Core 2處理器大多比Athlon 64 X2處理器更容易超頻。
但不要忘了,處理器只是個人電腦中的一項組件。其他硬體組件也會耗電,使總用電量提高。另外,總用電量受電源供應器的影響也很大。這些組件包括主機板與晶片組、主記憶體、顯示卡(它的耗電量往往超過高階處理器)、硬碟、光碟機和擴充卡等。高效率電源供應器的電力效率可達到接近90%,但一般產品可能不到80%。也就是說,有20%以上的電力轉換成熱能,你用不到這些電,但這些浪費的電力還是會列在電費帳單上。知道這點之後,你對CPU對於系統整體的影響應該會有新的看法。
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:系統閒置時或處理吃重工作時的電力消耗測量值,分別代表系統的最小(閒置)和最大電力需求。不過就如前面提過的,這只能讓我們瞭解兩個極端的大致狀況。但在此同時,系統或組件的效能完全沒有考慮進去,但其實應該考慮進去,因為實際應用狀況下一定有相當的運算負載。這種狀況不僅會使組件的電力需求加大,在使用速度較快的硬體時,運算負載也會完成得更快。